黄芪的药效成份及药理作用分析2020-07-14
摘要:早在古代,我国就已经发现了黄芪的药学作用,并开始尝试用于治疗人们的疾病,疗效较好。黄芪作为一种我国传统的中药材,扶正补气之功效非常显著,现代药学研究结果表明,黄芪含有很多种活性成分,如:黄芪黄酮类成分、黄芪皂苷、黄芪多糖等,本文主要探讨了黄芪的药效成分和药理作用。关键词:黄芪;药效成分;药理作用1.黄芪的药效成分黄芪属于豆科植物膜荚黄芪,味甘,性微温,具有脱疮生肌、利水消肿、益卫固表、补气升阳等功效,在中医学域中,是用药范围广的一门重要。黄芪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酶、维生素P
黄芪炖汤(三联生活周刊)2020-07-14
一味中药黄芪黄芪,也称黄耆、戴糁、戴椹、荠草、百本、王孙。李时珍说,耆是长的意思。黄芪色黄,为补药之长,因此得名。今俗称黄芪。黄芪根长二三尺。独茎,或丛生,枝干离地二三寸。它的叶子扶疏如羊齿状,又如蒺藜苗。七月中开黄紫花。八月中采根,药用。其皮折之如绵,谓之绵黄芪。现在很多人用苜蓿根冒充黄芪,折皮也似绵,几乎可乱真。但是苜蓿根坚而脆,黄芪很柔韧,皮微黄褐色,肉中白色,这是他们的明显区别。李时珍说,黄芪的叶子像槐树叶但稍微要尖小些,又像蒺藜叶但略为宽大些,为青白色。开黄紫色花,
黄芪是平民补气药(健康时报)2020-07-14
《神农本草经》中认为,人参有“补五脏、安精神、定魂魄、止惊悸、除邪气、明目开心益智”的功效,因此被称为大补元气之品,补气力量大,疗效快。然而好的人参一斤要上千元,黄芪却只要几十块钱一斤,吃起来不心疼,是适合普通老百姓补气的药。当然,重要的是它的效果几乎可与人参相媲美。黄芪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了,《神农本草经》列之为上品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,它富含蔗糖、多糖、多种氨基酸及硒、锌、铜等多种微量元素。可有效增机体疫功能,改善心肌供血,调节血糖含量。中医对它的运用更是广泛,它可
黄芪在皮肤科治疗学的应用2020-07-14
皮肤病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已经取得较大进展,中医对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已达到共识,对皮肤病的控制与治疗研究做出越贡献。以黄芪为例,现代医学正在发挥着“一味黄芪效十全”广发应用于临床上各类皮肤病。1黄芪的提取分离黄芪含有多种化学成分,主含甾醇,苷类,多糖,氨基酸为主。①甾醇:广泛存在于黄芪的根茎叶中,是黄芪细胞膜的组成部分,有着“智能管理”类激素的功能,抗衰老阻断活性氧自由基,促进皮肤新陈代谢,抑制皮肤炎症,促进伤口愈合,黄芪中的甾醇对皮肤有很高的渗透性,可以很好的防止晒红斑,皮肤
防己黄芪汤的药物组成、功效、主治与配伍意义2020-07-14
黄芪,又称黄耆,是补气药的一种,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补气药:黄芪的性味归经和临床应用等相关内容,一起来看看吧。黄耆【科属与药用部分】本品为豆科植物内蒙黄耆、膜荚黄耆或其它同属相近种植物的根。【性味与归经】甘,微温。入脾、肺经。【功效】补气升阳,固表止汗,托疮生肌,利水退肿。【临床应用】1.用于气虚衰弱,倦怠乏力,或中气下陷、脱肛、子宫脱垂等症。黄耆健脾益气,且具升阳举陷的功效,故可用于气虚乏力及中气下陷等症。在临床上用于补气健脾,常与党参、白朮等配伍;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,常与
补气药黄芪的性味归经和临床应用如何?2020-07-14
黄芪,又称黄耆,是补气药的一种,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补气药:黄芪的性味归经和临床应用等相关内容,一起来看看吧。黄耆【科属与药用部分】本品为豆科植物内蒙黄耆、膜荚黄耆或其它同属相近种植物的根。【性味与归经】甘,微温。入脾、肺经。【功效】补气升阳,固表止汗,托疮生肌,利水退肿。【临床应用】1.用于气虚衰弱,倦怠乏力,或中气下陷、脱肛、子宫脱垂等症。黄耆健脾益气,且具升阳举陷的功效,故可用于气虚乏力及中气下陷等症。在临床上用于补气健脾,常与党参、白朮等配伍;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,常与
论黄芪的主要成分和作用2020-07-14
黄芪的化学成分1.膜荚黄芪含黄酮、皂甙类成分。黄酮类成分如芒柄花黄素、3'-羟基芒柄花黄素(毛蕊异黄酮)及其葡萄糖甙、2',3'-二羟基-7,4'-二甲氧基异黄酮、7,2'-二羟基-3',4'-二甲氧基异黄烷及其葡萄糖甙、7,3'-二羟基-4',5'-二甲氧基异黄烷、3-羟基-9,10-二甲氧基紫檀烷及其葡萄糖甙等。其中有些成分具较的抗氧化活性。皂甙类成分有黄芪皂甙Ⅰ~Ⅷ及大豆皂甙Ⅰ;黄芪甲甙(即黄芪皂甙Ⅳ)与黄芪乙甙。[1]2.蒙古黄芪含黄芪多糖。芒柄花黄素R=H7,3'-
黄芪的主要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与进展2020-07-13
黄芪的主要成分和功效黄芪的主要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与进展摘要:黄芪为扶正固本的中药,自古就有很多重要应用。黄芪中所含的有效成份具有多种药理作用,对机体疫系统、循环系统、泌尿系统、内分泌系统等多种系统具有营养、调节和保护作用,药用黄芪主要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。中医古籍大多把它归为补益药中的补气药。其别名绵芪或绵黄芪,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性微温,味甘,归脾、肺经。李时珍解释其名曰:“耆,长也。黄耆色黄,为补药之长,故名。今俗作黄芪。”主产于内蒙古、山西、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