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医经验---何绍奇教授谈黄芪的用药经验(经典)2020-07-15
何绍奇,1944年生,四川梓潼县人,教授,主任医师。1980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、中医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届中医研究生班。主要著作有《实用中医内科学》(编委)、《现代中医内科学》(主编)、《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》等。1994年应荷兰欧洲中医进修培训中心之聘,任该中心教授,荷兰中医学会学术部专家、神州医药中心阿姆斯特丹门诊部主任。1997年回国后以读书、看病、著述自娱。2000年出任《大百科全书·中医卷》副主编,为中医药报《绍奇谈医》专栏作家。黄芪为补气药之选黄芪之“芪”,本作“耆”
中药质量标准研究——山东大学向兰教授2020-07-15
声明:本文转自“百度文库”微信公众号,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仅为传播中药基础知识和行业正能量。插入广告与原作者无关,感谢原作者辛苦付出。若有异议,将做删除处理。
107个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术语2020-07-15
中药包括植物、动物、矿物等多种基原,品种繁杂、形态各异。历代广大医药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把鉴别中药真伪优劣的经验,概括成形象生动、易懂易记的专业术语,是值得珍惜的一份宝贵财富。一、植物部分1.珠疙瘩:指野山参稀疏参须上着生的瘤状突起,形似珍珠,习称“珍珠点”。2.核艼:指人参芦头上生的不定根,形似“枣核”的艼为鉴定野山参特征之一。3.雁脖芦:指野山参干枯而坚实、呈扭曲细长的芦头,形似雁脖,故称“雁脖芦”。4.芦碗:指芦头上的圆形或半圆形的凹状根茎痕。如野生桔梗、人参等。5.芦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