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腹地,地跨暖温带与中温带,日照充分,昼夜温差大,年平均气温9.2℃、降雨量427.5毫米、日照2543.3小时、无霜期170天。土质疏松、土层深厚,有机质含量高,生产性能好,土壤中无重金属和工矿业污染。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子洲成为中药材,农产品,生产的适优地区,尤其适合黄芪等根部入药的药材生长。子洲黄芪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基本生长期为5~10年,素以根粗长、皱纹少、质坚而绵、粉性足、味甜而著称。富含黄芪甲苷、槲皮素、异鼠李素、鼠李果素、β-2谷甾醇、亚油酸及亚麻酸和硒、锌、铜、铁等14种微量元素。经陕西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检验,子洲黄芪甲苷含量为0.093%,在所有黄芪中属高(内蒙芪:0.088%、甘肃芪:0.06%、山西芪0.056%、河北芪0.062%、山东芪0.071%,平均数:0.05%)。据原料化验,子洲黄芪shen含量<0.2ppm,重金属含量<20ppm,灰份2.58%,酸不溶性灰份0.24%。“东北参,子洲芪。”这句话流传甚广,尤其在中医药界尽人皆知。顾名思义,东北的“人参”名贵,子洲的“黄芪”上好, 2008年05月07日,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“子洲黄芪”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。2018年,在陕西省中药协会组织开展的“陕西十大秦药”和“陕西中药材种植模范基地”评选活动中,子洲黄芪被评为“陕西十大秦药”。
发表评论
已有1条评论,共503人参与,点击查看>>